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五十章 长社(3 / 7)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长社方向,协助他们牵制张曼成,或者,至少稳固南阳的后方?”

赵空的目光如刀锋般锐利,扫过曹寅的指示,再次定格在那行字上。那句“严防张曼成回窜或分兵袭扰”如同一道隐形的枷锁,锁住了他的思绪。他紧锁的眉头似乎能拧出水来,心中的波澜汹涌。皇甫嵩在这封急报中的话语中,隐藏着无尽的急切和无奈。作为一名有着多年战场经验的将军,皇甫嵩深知,张曼成的回窜或分兵将会给汉军带来致命的威胁,而他所希望得到的支援,除了南阳的力量,恐怕再难寻求他所需要的帮助。

赵空心中冷笑一声,目光渐渐冷峻。“整备?”他低声重复着这个字眼,沉吟片刻,才缓缓开口,“整备自身防务,本是理所应当。但皇甫嵩的意思,恐怕并不止于此。‘速速整备’四个字,简直就是一份无言的请求,试图让南阳出兵支援。即便他不言明,但我明白其中的含义。”他说话的语气中,不仅有着深深的无奈,还有一种压抑到极致的愤懑。

阳光透过都尉府塌陷的屋顶豁口,斜斜地泼洒进来,将堂内飞舞的尘埃染成一片凄厉的金红。那尘埃,混着未曾散尽的焦糊与铁锈腥气,吸入肺腑,便如咽下了一把冰冷的沙砾。

“他想让我们分担更多的压力,”赵空的声音不高,却似金铁摩擦,在空旷破败的大堂内激起冰冷的回响,“不管是派一支偏师去撩拨张曼成的虎须,还是分兵去捅那黄巾贼的腚眼。”他青色的袍袖下,指节捏着那份染血的帛书,微微泛白,仿佛攥着的不是军情,而是一块烧红的烙铁。

他的眼神,如深冬寒潭,倒映着破碎的瓦檐和昏黄的天空,愈发冷冽,淬着刀锋般的讥诮:“这份命令,既是求援的哀告,又是指责的鞭子。怪我南阳未能替他皇甫嵩堵住南边的窟窿?”他缓缓抬眼,目光如实质般扫过堂下众人,最终定格在曹寅那张惶惑不安的脸上,“可我赵若渊,岂是那棋盘上任人驱策的卒子?这步棋,落子便是万丈深渊!”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曹寅的头垂得更低了,几乎要埋进那身沾满泥灰的官袍里。他喉头滚动,却发不出像样的声音。南阳的千疮百孔,岂是远在长社、手握朝廷精锐的皇甫嵩所能体味的?过去的数月,如同炼狱的走马灯。南阳郡,这本该拱卫京畿南翼的雄郡,武备松弛得如同朽木。郡武库里的环首刀,刀身锈迹斑斑,木柄早已糟朽;皮甲蒙尘开裂,缀连的麻绳一扯即断;库中积压的箭簇(参考出土的汉代铁箭镞,多为三棱或扁叶形),许多已锈蚀变形,箭头与箭杆(多为竹或木)的连接处松脱不堪。此等武备,如何抵挡如狼似虎的黄巾?

赵空,便是凭着一腔孤勇与铁腕,在这片废墟之上,硬生生“捏”出了一支队伍。他收拢溃兵,那些侥幸从张曼成刀下逃生的郡卒,眼神里还残留着惊魂未定;他吸纳豪族部曲,那些依附于宛城庞、黄、蔡等大族的私兵,甲胄兵器稍好,却各有其主,心思难齐;他甚至招募了流民中的亡命之徒和江湖游侠(如同出土汉简《奏谳书》中记载的“闾里少年”、“恶少年”),这些人悍勇却桀骜,腰间挎着形制各异的短刀匕首(如出土的汉代铁匕首、环首短刀),眼神凶狠,只为一口饭吃或搏个前程。这支东拼西凑的队伍,打着“保境安民”的旗号,骨子里却是不折不扣的“私兵”!它像一件打满补丁、勉强蔽体的破烂战袍,如何能与皇甫嵩麾下那绣着玄鸟纹章、甲胄鲜明的北军五校相提并论?

赵空比任何人都清楚这支队伍的脆弱。它如同行走在薄冰之上,脚下是朝堂政敌虎视眈眈的目光。那些雒阳城里的衮衮诸公,正愁找不到他的把柄。“擅募私兵,图谋不轨”——这八个字,足以将他赵空碾为齑粉,让宛城再陷血海!而皇甫嵩这封染血的急报,无异于在这薄冰上又狠狠踏了一脚。

十日的宛城血战,耗尽了他最后一丝元气。眼前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