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王府之中,李复看着百骑司送来的消息,忍不住笑出了声。
高桓权,朴满城。
他们以为抓到了救命稻草。
长孙无忌。
落到他手里,还不如在鸿胪驿馆里好好待着呢。
还主动到司空府邸去拜会长孙无忌,指望着长孙无忌给他们找找门路。
啧........
主动送上门去,怕不是要被长孙无忌坑的连渣都不剩。
被人卖了还要帮着数钱呢。
对付番邦,长孙家可太有经验了。
也不在长安城打听打听,当年强大的突厥是怎么分化的。
不过,既然李二凤将这件事交给长孙无忌,那说明,他已经召集几个心腹,议论过了。
剩下的,就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了。
事情走到这一步,高桓权就算是想要和亲,也和不成了。
和亲的事情,彻底告吹。
不过,这个朴满城也真是的,在皇帝面前卖惨,嘴上也没个把门的。
一句话,让长孙无忌可是抓住了把柄了。
不管提什么条件,有这个把柄在,长孙无忌也没办法啊,又不是他让朴满城口无遮拦的,什么话都敢说。
渊盖苏文,到了大唐,他得改姓。
就算不到大唐,这个姓,他也得改!
李复心情大好。
高句丽这块肥肉,自有朝廷去下刀。
高建武和盖苏文就斗吧,斗的越狠越好。
等往后大唐收复辽东的时候,也能轻松不少。
打高句丽,还是那句话,势在必行。
高句丽不像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抢完了就跑。
高句丽已经有了完整的行政体系,有了文字文化,甚至还有强大的军工体系。
这样的一个国家,已经是一个“准帝国”了,人口百万,军队几十万。
而且战斗力并不弱。
不管中原这片土地,是隋朝,还是唐朝。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有这样一个邻居,必然寝食难安,可不能放任不管。
高句丽时常向中原派遣使者,学习中原文化政治,打不过的时候,和倭国一样,可以说是做足了姿态。
这样的高句丽,一边读书修身,一边练兵强国,想要和中原平起平坐。
不怕蛮夷兵强马壮,兵再强,马再壮,也强不过曾经的匈奴,还有前些年的突厥。
怕的是他们也学会文明立国。
而高句丽......早已经有这样的苗头了。
所以隋文帝,隋炀帝才会将其视为眼中钉。
后又历经大唐两帝,李世民,李治,这才彻底灭了高句丽。
前后可是七十年。
做皇帝的不都是蠢货,即便是偶尔有一个脑子不清醒的,也不至于隋唐两朝的皇帝,都要灭高句丽。
隋炀帝百万大军打高句丽,虽然这当中有些事情办的蠢,但也的确是把高句丽刚挺起来的脊梁给磨断了。
李复闭上眼睛。
“可惜啊。”
小桃正端着茶水进来,看见自家郎君躺在躺在靠窗的躺椅上,悠哉悠哉的叹息。
“郎君,您在可惜什么?”小桃将茶水放在李复手边的桌案上。
“我在可惜,两个人的斗争,一方占据了太多的优势,而另外一边,又是个扶不起来的。”
高建武和盖苏文斗到现在,盖苏文占的优势太多了。
军政大权都不在高建武这个王手里,而是在盖苏文手里。
这像什么?
就像是宇文毓和宇文护一样。
不过,这俩人好歹也是一家子,但是高建武和盖苏文可是真正的两家斗争。
历史长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