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草莽出身的百姓,成为了孙原急需解决的问题。
魏郡境内的流民,遍布各个乡村与城镇。原本富饶的田园变成了废墟,许多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为了加快军队的组建进度,孙原决定采取更为直接的策略,尽可能地从流民中选拔壮年男子,快速充实军队。征兵的工作在魏郡各地迅速展开,不论是城镇,还是乡村,都有官兵的身影。他们一边忙碌着登记与筛选,一边强迫那些无路可走的百姓加入。许多人面对征兵,心中愤怒但又无可奈何,他们要么选择顺从,要么只能继续漂泊。对于流民而言,参军成为了唯一的出路,尽管战场上充满未知的危险。
几日之后,五千名士卒的名额终于填满。这些士兵中,三千余人来自各地的流民,剩下的一千人是魏郡本地的青壮。虽然队伍已经形成,但战斗力如何,尚不得而知。流民们的素质参差不齐,许多人从未接触过兵刃,武器使用极为生疏。孙原心中清楚,这支由草莽出身的人组成的队伍,虽然庞大,但如同一盘散沙,无法与黄巾军的精锐部队抗衡。
尽管如此,孙原并没有因此失去信心。他知道,虽然这些士兵的战斗力暂时不足,但只要进行有效的训练,加以磨砺,或许能够迅速提升其基本战斗素养。更何况,这支新组建的队伍,虽然质地不精,却拥有忠诚与勇气,若能加以调教,依旧能为魏郡争得一线生机。
在魏郡的军营内,尘土飞扬,战鼓已经擂响。那些新征募的士兵,或是流民,或是贫苦百姓,开始了他们的初步训练。刚开始时,大多数人都从未持过兵器,训练场上充斥着笨拙的身影。握刀柄的手不稳,步伐混乱,许多人甚至连基本的队形都无法维持。
审配冷静沉稳,善于训练士兵,尤其是那些草莽出身的兵员。孙原深知,审配的到来将成为这支军队能否成型的关键。他要求审配亲自负责训练这些新兵。
“兵刃在手,生死存亡之间,容不得半点马虎。”审配站在操练场上,目光如炬,声音低沉却震慑力十足。他身披铠甲,周身散发出威严与气势,“从今天起,你们便是战士。手中的刀、矛不仅是武器,它是你们赖以生存的唯一保障!生死之间,唯有战斗!”
审配的言辞如重锤击打在士兵们的心头,原本迷茫的流民们瞬间意识到,他们的命运已与这支军队捆绑在一起。士兵们纷纷奋起,开始按照审配的指示进行严格训练。审配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与反应速度,进行分组训练。他从最基本的阵型开始教起,逐步教授士兵们如何使用武器,如何保持队形,如何与他人协作。那些从未接受过军事训练的流民们,刚开始时步伐杂乱,动作生疏,但在审配耐心的指导下,慢慢地,他们开始掌握基本的战斗技能,逐步变得更加协调与自信。
与此同时,孙原的智囊郭嘉也没有闲着。他深知,这支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训练时间过短,战斗经验也不足,贸然与黄巾军主力正面交锋必定会遭遇惨重的失败。经过深思熟虑,郭嘉提出了一个应对策略:“主公,黄巾军虽然人数众多,但纪律松散,若我军能采取灵活机动的小规模战斗为主,奇袭为辅,必能制敌之长,避己之短。”
孙原深知郭嘉的谋略独到,便决定采纳他的建议。他命令军队按照郭嘉的战术调整兵员编制,将防线划分为多个小型战区,令各路兵力独立行动。时而合围,时而分散,利用敌军散漫的作战方式,逐步蚕食黄巾军的力量。此外,孙原还指示郭嘉重新规划后勤物资的分配,将粮草和兵员按需分配,确保各路军队能够持续作战而不至于因后勤不足而陷入困境。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随着审配的严格训练和郭嘉的战略指引,士兵们的战斗素质逐渐提高,士气也在稳步上升。军营内,士兵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制造兵器,有的负责储备粮草,有的则协助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