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120章 蜀郑开战(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经渐渐稳住了边境的局势。

郑国的地理位置太好,三面环海,仅有西面是陆地,与蜀国接壤,所有根本就不需要考虑另外三面的防御问题,甚至逼急了可以将全国的兵力都调到西面,阻挡蜀军的攻势。

全国卫军不过50多万人的郑国,只在腹地留下了数万兵马,其他的都已经被陆续调到了西面边界,足足30多万兵马,借助城池的依托,抵御20万蜀军的攻势,目前已经陷入到了僵持的状态中。

两国陷入僵持状态,自然不是蜀国君臣所希望看到的,根据情报,他们已经开始调动原本就驻扎在边境的军队,准备进入郑国境内支援,加强攻势。

而郑国的兵力也没有用到极限,除了分散在各郡的数万卫军部队之外,都城可还有10万大军,真要被逼急了,完全可以将他们也调到前线。

留守的数万郑国卫军,也不是闲着没事干,他们正在召集各地的府军,进行重新整编和加强操练,就是为了防备前线兵力不足,或者蜀军攻势太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也正是因为郑国各地府军被大批抽调,留下的兵力不多,才会对周边的情况缺乏足够的掌控,让薛仁贵这支兵马驻扎了下来,而且锦衣卫偷偷运送大批粮草、武器装备,也没有被他们发现。

有见识的人都能够看得出来,蜀国是打定了主意,一定要从郑国身上狠狠地咬一块肉下来,就算不能彻底灭了郑国,也至少要占据两三个郡的地盘,以此来弥补他们的损失。

这对于蜀国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在南面,叶白已经完全占据了上风,更是掌握了主动权,随时都可以主动北上进攻蜀国,蜀国除了被动防御之外,是没有更多办法的。

也就是秦国内部爆发了内乱,牵扯了叶白的精力和兵力,带着主力大军返回了西北三郡,若不然蜀国根本不敢从前线撤军,更是不敢调集大部分的卫军主力进攻郑国。

对于蜀国而言,如今只有一条道走到黑,赶在秦国恢复平静,叶白将注意力重新放到北面之前,击败郑国,恢复实力,尤其是恢复损失的军事力量,如此才有可能挡住叶白的下一次进攻。

而郑国上下的心思就比较简单了,他们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单纯地不想成为亡国奴,也不希望国破家亡,如果有可能的话,甚至不想被蜀国占据地盘。

在这样的心思之下,他们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是动用全部的力量,抵挡蜀军的进攻,不惜一切代价地将他们挡在边境地区。

所以两国如今都可以说要用上全力了,就看谁先撑不住,率先掉队。

蜀国的实力本是比郑国强大许多,可连连吃亏,损失了一半主力卫军的蜀国,如今的军事力量却是与蜀国相差不大了,虽然从将领到士卒,不管是战斗力还是经验,都要略微丰富一些,可兵力上却是硬伤。

要防备南面的岳飞所部,蜀国不敢动用全力,不光是在南面边境留下了10万大军,同时在后方郡府也部署了数万兵马,就连都城的城卫军也被调动,与留下的卫军组成了第二道防线。

没有了这些兵马,能够被调动进攻郑国的卫军部队,总共也就30来万,仅有郑国兵力的一半,又没有地理优势,还是属于进攻方,天然上就有些吃亏。

如此一平衡下来,郑、蜀两国如今却是有些半斤八两,谁也奈何不了谁的意思,边境地区日日开战,双方都有死伤,有时候只有数百人,有时候却是上千人,甚至不时还会爆发大规模战斗,死伤数千人。

这样的僵持,对于两国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可局势如此,谁也不可能退让,更加不可能退兵,只能是一直僵持在前线,慢慢流血。

郑、蜀两国的战争没有快速分出胜负,反倒陷入了僵持状态,对于叶白来说,那是好事一件,他可不想蜀国快速消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