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里的气氛有些凝重,宋江的话语声音不大,但听在辛有桥耳中犹如轰鸣一般。
辛有桥微微坐直了身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与专注,他知道接下来的话题必定至关重要。
宋江眉头微皱,目光深邃,缓缓开口道:“为什么所有的好学校只是集中在一两个地方?为何每年只有那一两所学校才有那么高的一本率?”这一连串的问题如同重锤一般,一下下敲在辛有桥的心上。
辛有桥其实不是不知道其中的缘由,而是太清楚了。
这种现象并非阳城市独有的,在全国范围内,很多城市或者省份都是这么做的。
各地政府为了营造高的高考率,将大量优质的教育资源过度集中。
每到招生季,那些所谓的“好学校”就像巨大的吸铁石,把周边地区的优秀师资、尖子学生都吸纳过去。
在这样的情况下,其他地方的学校就如同被抽干了养分的树苗,发展举步维艰。
辛有桥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些偏远地区学校的景象:破旧的教学楼,缺乏的教学设备,寥寥无几的优秀教师,以及那些渴望知识却因资源匮乏而难以展翅高飞的学生们。
学校之间、老师之间、学生之间都被分出了三六九等,优质资源集中在少数学校,而大多数学校只能在资源稀缺的困境中苦苦挣扎。
一时之间,辛有桥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他心里明白这是一个复杂而又敏感的问题,涉及到教育政策、地方发展等多个层面。
但他还是定了定心神,回应道:“阳城一直都是这样的情况,不只是我们,还有其它省份、地级市、县级市都是如此。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好坏、高低,学校也是如此,学生也是如此,只有在优胜劣汰中慢慢的让自己变得强大!”他的声音虽然平稳,但微微握紧的拳头还是透露出他内心的一丝不安。
“我很赞同你那一句优胜劣汰!”宋江突然说道。
这突如其来的赞同让赵丽丽和辛有桥心中一紧,他们互相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
书记这是唱的哪一出?
刚才那个样子完全是在问责,现在怎么突然转变这么快。
赵丽丽倒没听出什么深层次的意味,但辛有桥却敏锐地察觉到了不一样的地方。
宋江神情严肃,接着说道:“优胜劣汰是在同等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那几所好的学校也能算优胜劣汰,那不是降维打击吗?学校一直都是按山区来分配的,为何尖子生都被拔尖走了?都把好的学生集中在那几所好的学校,那后面的差学校如何生存?我认为这是我们接下来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赵丽丽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书记是在指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布局不规整的问题。
好的资源都被好的学校利用,差的资源只能轮到差的学校,那些差的学校就像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永远无法摆脱落后的局面,又谈何发展与崛起呢?
“书记……”赵丽丽刚准备开口,想要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却被宋江摆手制止。
宋江目光坚定地说道:“这个问题就先不讨论了,有桥同志,交给你一个任务,等到高考结束,统计一下这次高考情况,根据历年高考情况,做一份教育资源平均分配的可行性方案。这也许跟教育资源有关系,也许跟教育质量有关系,但三分靠天分,七分靠努力,如果不掐尖的情况下,我不相信还是那几所学校一直能保持那么高的升学率。这只是一个想法,不能走漏任何消息,能不能完成?”
辛有桥心中一凛,他不敢有丝毫犹豫。教育事业不仅是他的强项,也是他引以为傲的资本。如果能把这个任务完成好,说不定以后还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他挺直了腰板,大声说道:“能,保证完成任务!”
“行了,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