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可知道,你朝的太宗帝曾和我朝文帝折箭为誓,双方为世代友好之国。如今,你家陛下如此穷兵黩武,撕毁盟约,欲举兵入侵我国,此等侵略行径与禽兽何异?
“不过,我国臣民百姓向来不畏强权,朝野上下绝不会束手待毙。你们回去告诉高笙书,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既要来送死,也怨不得老夫对他不客气,两军在长江上分个高低再说吧。”
王文涵也不管石进广心中恼怒,继续问道:
“太师,这是你家陛下的意思吗?”
“怎么,你们既然可以代表你们的主子来,那老夫难道就不能代表我家圣上吗?告诉你们,但叫老夫还有一口气在,老夫绝不会让你们大梁国的一兵一卒过了长江。另外,老夫也要正告你们两位,疆场之上,刀枪无眼,你们也要好自为之。”
石进广离开驿馆之后,愤愤回府。刚到府中,却见石芯儿正坐在堂上等着他回来。他不禁一惊,说:
“芯儿,时辰已晚,你为何还不歇息?”
石芯儿见他父亲脸色,心中顿已明白,问道: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爹爹,是不是那大梁国的使者无礼,惹爹爹生气了?”
“哎,芯儿,眼下也不是什么有礼无礼,老夫岂是心胸狭隘之人,只是如今那大梁国的高笙书野心勃勃,一心就要吞并我国,眼看战事不可避免,老夫担心百姓生灵涂炭,这大好的河山很快就会人间地狱,老夫心中真是忧愤啊。”
石芯儿想起了当初与高笙书相识的场景,说:
“爹爹,女儿以为他只是一介书生,满腹圣贤书,想当初,他在江南之时,爹爹对他大加笼络,想将他招揽至我朝,为我朝所用,想不到他如今却要来吞并我朝,女儿真是看错了人。”
“不,老夫和你都没看错人,此人乃不可世出之人才,必定不甘心久居人下,如果老夫能明白这一点,当初就不会放他回江北了。”
石芯儿犹豫许久,说:
“爹爹,高笙书在江南之时,女儿曾几次救他,如今他兴兵吞并我朝,乃忘恩负义。女儿相随大梁国使臣到他们的京城,当面质问他,并让他打消了这条心,如何?”
石进广大惊,说:
“芯儿,万万不可,老夫只有你这么一个女儿,你若见到高笙书,对他一番斥责,万一他恼羞成怒,这该如何是好?”
石芯儿冷笑一声,说:
“爹爹,女儿大不了一死,如果高笙书如此对待他的救命恩人,女儿也有法子与他同归于尽。爹爹,你不要担心女儿,能为皇帝哥哥献身,也是女儿的荣幸……”
笙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