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一连串的赞美让朱文山有些发懵。
皇上随即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好好!朕很喜欢他的做事风格。以前接触不多,真没发现他这小子竟有一颗七窍玲珑心。”
朱文山惶恐的颔首作揖,“皇上谬赞,文川他去了龙城关之后有些大开眼界感触多了些,还是冠军侯年轻思维超前布局深远,文川只是实时记录罢了,他……呵呵呵,我这个弟弟从小就爱卖弄文采,不足皇上夸赞。”
皇上点了点他,“你跟朕还客道上了,杨远威是个难得的人才不假,文川亦是,他文章写得很好,比之你的更胜一筹!也善于观察,思维也十分开拓……”
皇上停顿了一下,“文山,你再派家里一个小辈过去跟着文川多学习学习,日后文川我有大用。”
朱文山一愣。
大用?!!
皇上的大用一般都是天子近臣。
尚书或者内阁……
但眼下看来各部尚书都还未最后定夺,那这意思岂不是让文川直升某部尚书?
朱文山赶忙跪下,“微臣替家弟谢过皇上。”
“但你现在不要告诉他,让他把自家子侄带得跟他一样会写文书。”皇上眯眼哈哈大笑,“朕就喜欢看他写的文书,如朕亲临,如朕亲临呐!哈哈哈哈……没想到这个如朕亲临还能这么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朱文山心里一阵波澜。
先前碍于他是丞相,朱家人不敢毛遂自荐,要不是先前皇上身边实在是缺人手,他们家也不会贸然站出来,即便如此也捡着边远地区的官做,捡着别人不愿去做的官做,甚至他家老爷子领着几个孙子不做官白帮忙。
他们家如此这般就是怕被别人说朱家借着从龙之功在朝中大肆安插自家人,表面一副忠诚不二的做派,实则暗地里包藏野心。
这等言论是个心锚,一旦给皇上种下,指不定哪天朱家就会因此而覆灭。
朱文山以前从来没有忧心过朱家的未来,一直跟着熠王走在奋斗的路上,聊的都是感情与梦想。
直到熠王成了皇上,他也做了丞相,恍然间他才意识到了这件事。
他们从不否认朱家人各个都有才华,但碍于局势都被埋没了,应该说是不得不被埋没。
朱家祖上原姓诸葛,现留存的血脉仅剩他们这一支改姓朱的,就连祖宗牌位都是无字牌,是永远不敢说出来的秘密。
他们朱家不得不谨慎,他们害怕因为祖宗的事被世人推向风口浪尖。
朱家老爷子当年也曾身居高位,后来燕皇摆烂不理朝政,把控朝局的魏家一党开始清理异党,朱老爷子故意犯错自请降职退出权力中心,朱家开始式微,成了邺都的破落户。
朱家忍辱负重坚挺了几年,直到燕照这个大皇子开始夺势朝局动荡,朱老爷子找借口致仕回乡,带着朱家躲过灭门之灾。
曾经世人因为朱文山博学多智赞誉他为小诸葛先生,那也仅限他一个人在大众面前有热度,朱家其他人还是非常低调的,低调到好多世家都不记得朱文山的几个兄弟长什么样。
当今皇上对朱家算是了解颇多的了,但朱家人从来对皇上都是毕恭毕敬,哪怕是在皇上小时候,还是个被边缘化的皇子,朱家人都谨小慎微的恭敬着他。
朱家的孩子更是被耳提面命不可以逾越那道关系的红线,要学会藏拙,学会遮蔽锋芒,他们要做的就是托举燕赫这颗明珠坐上龙位。
但,是金子总归是会发光的。
今天看皇上的意思这是又要提拔一个朱家人任要职,皇上终于是认可了朱家人的才能。
四十多年了,朱家终于又要回到那个权力中心了。
当天朱家老爷子高兴得给宗祠上了一份隆重的供品,告诉祖宗朱家终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