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洋人拿着厉害家伙吓唬咱们。现在咱们也有了!这个'大炮仗'一响,他们再想欺负咱们,就得先掂量掂量!您以后出门,腰杆都能挺得更直!"
“啊,哦,这样啊……”老大爷看着江夏拿起的纸屑,不满的一瘪嘴:
“就这?俺听着咋跟合作社新进的‘二踢脚’一个动静?”
“这玩意儿要是搁咱地里放一个,是不是连苞米茬子都能崩成爆米花?”
江夏愣住,大爷,别说崩成爆米花,怕是你都得被崩开……
却见大爷依旧是一副“你莫要哄我老头子”的神情。江夏立刻意识到,自己的比喻对于并不了解内情的普通百姓来说,确实太抽象了。
这也难怪大家没有概念。
关于“大小姐”的一切,保密程度极高。许多参与其中的人,可能直到多年后解密那一刻才会恍然大悟:
“嘿!当年我车的那根精密钢管,原来是干这个用的!”
“嘿,当年我研制的那个膜,原来用在了大小姐身上!”
最高明的保密,并非一定要将人隔绝于荒漠,而是让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像打造普通零件一样,完成自己那份工作,却不知其最终会组合成怎样一件惊天动地的“国之重器”。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所以,为什么总有人说,我们的大小姐那真是人民的大小姐哪……那真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还好咱们的呆毛崽意识到了这一点,马上转变了说法。
只见他一拍大腿,指着大爷扛着的锄头:“大爷!我换个说法您准懂!您这锄头是干啥的?刨地、除草,要是有野狗来咱菜地偷菜,您是不是得举着锄头把它赶跑?”
老大爷点头:“那可不!锄头可是好锄头,谁来祸祸庄稼,我就跟他急!”
“对喽!” 江夏往大爷身边凑了凑,语气更实在,“咱这‘大炮仗’,就跟您这锄头一个理,却是把‘几十丈长的铁锄头’!以前有洋鬼子拿着‘短棍’,隔三差五来咱家门口晃悠,抢咱的粮食、占咱的地,咱没趁手的家伙,只能憋着气;现在有了这‘长锄头’,不用等他们走到咱跟前,隔着几十里地,就能把他们的‘短棍’砸了,把他们的坏心思给打回去!”
以后您在自家院里种菜,不用担心有人来扒院墙;咱村里人种的粮食,不用担心有人来抢;连咱孩子以后读书、干活,都不用怕有人来捣乱。 这‘长锄头’就搁在咱家门口,谁来欺负咱,就给他一锄头!您说这爽不爽?”
老大爷浑浊的眼睛瞬间瞪大了,他下意识地握紧了锄头把,仿佛真在掂量那“几十丈长”的威力,脸上先是震惊,随即皱纹像菊花一样舒展开来,咧开嘴露出了豁牙,激动地重重一顿锄头:“哎呦喂!这么个大家伙?!那可不得劲了嘛!踏实!太踏实了!
这下子,所有人都听明白了。
“嗨!你早这么说啊!”周围的人群顿时爆发出恍然大悟的笑声和议论声,气氛瞬间达到了高潮。
“还愣着干啥!”大爷兴头十足,挥舞着胳膊,“家里有存货的,都拿出来放!给咱这‘大神锄’贺喜!”
“对对对!放鞭炮!”
好吧,“大小姐”转眼间成了老百姓口中威震四方的“看家神锄”,也不知大漠深处那位正主若是有知,会对江夏这番接地气的比喻作何感想。想必,也会欣慰于自己的力量以这种方式被父老乡亲所理解和接纳吧。
然而,世间之事,自古便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总有两面性。我们这边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自然就有人要坐卧不安、如芒在背了。
首当其冲的,便是那位一衣带水、曾犯下累累血债的邻居。
诸君……天塌了!
工业兴国,从初级工程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