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踪影?”
得……千防万防,还是被您逮住了。
都说您俩焦不离孟,还真是没事就凑在一起啊……
“小子,亏我上课的时候还跟学员夸你基本功底好,你这拖延症,让我很难堪啊……”
江夏心虚的摸摸自己的脑袋,还在想用什么借口搪塞一下,或者干脆借信号不好的由头把话筒撂了。
哼,在难堪有您的学生难堪?
好好的给别人弄了个延迟半年毕业,就您出那个火箭题,把大黄分身用上都不一定算得出来……
谁料大佬话锋一转:
“这样吧,你要是能把你郭老师设想的那套三分量应变天平实物给设计出来,将功补过,陀螺仪的事我就暂且不提了。你不是最爱学习吗?我最近整理了一部分手稿,都是心血,你要不要拿去看看呀?”
江夏本想叫惨,但一听这位要给他亲笔写的手稿,马上呆毛竖起,忙不迭的答应了下来。这不比什么奖状来得都好?就算看不懂,把手稿裹吧裹吧,拿去当砖头砸人,那都是一砸一个不吱声!
通过112厂的“大黄分身”和打印机,江夏收到相关要求的当天就弄出了整个天平的架构图。
本来嘛,他打着如意算盘:把郭老师的需求数据分析透,草图框架画好,具体的实现细节正好甩给七所那帮人才,完美实现“甩手掌柜”的理想状态。
这样不耽误自己的事,还能白赚大佬手稿一份,完美!
按呆毛崽的搬迁流程,肯定是设备先动,资料次之,最后才轮到人员转移。设备都开始搬迁了,人闲着也是闲着,大家不如来试着做做这个天平呗,很好玩的!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七所突然接到紧急任务,全员火速开拔,他这“借力打力”的偷懒大计,还没开始就彻底泡了汤!得,这坑爹的活儿,转了一圈,又结结实实砸回他自己手里了。
不过这小子画着画着,心里也明白了几分。
大佬把这活儿硬塞给他,恐怕也是看准了,以目前国内的技术条件,这种横跨精密机械设计、应变电测原理、微弱信号处理等多个前沿领域的“交叉学科”难题,还真就他这个“啥都会点”的万金油,才有能力整合资源、把它从图纸变为现实。
工业兴国,从初级工程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