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地望着杨少峰问道:“姐夫,就没有其他办法防着他们?”
杨少峰皮笑肉不笑地说道:“有,而且有两个。”
“一是等。”
“说白了,官绅老爷们之所以胆敢肆意妄为,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垄断了学识的传播,欺负乡间百姓不识字,不知朝廷律令,只能任由他们颠倒黑白。”
“等到社学全面铺开,所有的大明百姓都能识文断字。”
“等到御史台和刑部、大理寺等监察衙门改制完成。”
“百姓们不会轻易被官绅老爷们糊弄,然后再一点一点的推进。”
“这个法子的优点是稳妥,缺点就是太慢,没有十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功夫无法完成,中间还不知道有多少百姓会像许家庄的百姓一样饱受欺凌。”
朱标不自觉地点头,附和道:“对,太慢了。那第二个法子呢?可是能快一些?”
“至于第二个法子么……”杨少峰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伸手指着京城的方向:正所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京城有韩国公,有诚意侯,有大把的聪明人,不比咱们两个在这儿瞎琢磨要强?”
……
“这他娘的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
朱皇帝在乾清宫里转着圈子骂街。
“什么叫做“许二爷案件扩大化预案”?”
“就他娘的一个乡下土财主,咱还得因为他做什么预案?”
“合着他们欺凌百姓,咱还得妥协退让?”
“……”
朱皇帝疯狂骂街,李善长和刘伯温却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毁灭吧。
全他娘的毁灭吧。
原本朝堂上的一堆破事儿就够让人头疼的。
现在可倒好,一口大到没边儿的黑锅,晃晃悠悠的就从兴化那边儿飞了过来,然后死死的扣在了自个儿的脑袋顶上,抠都抠不下去!
李善长看了看转圈骂街的朱皇帝,又看了看满脸绝望的刘伯温,沉默了半晌才开口说道:“上位,臣倒是有些想法。”
朱皇帝顿住脚步,望着李善长问道:“善长先生有何妙计?”
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原则,李善长捋着胡须说道:“启奏上位,针对殿下和太子爷提出的问题,臣以为其重点还是在于百姓是否信得过上位和朝廷。”
“而百姓是否能信得过上位和朝廷,重点还在于是否能破除百姓心中“官官相护”的观念。”
在刘伯温满是难以置信的目光中,李善长又慢慢说道:“要破除百姓心中“官官相护”的观念,重点还是在于改制后的御史台衙门,能否真正的肃清贪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