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573章 有些话,不能当着同行说(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遍身漐漐微似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

可知经方家为了实现方证对应,不但仔细辨方证,选用适应的方药,还积累了使方证对应的服药方法,以求方药与证恰到好处,达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确程度。

学习《伤寒论》的主要功夫,重在掌握各个方证。

后世许多经方家对此皆有论述,如陈修园在《长沙方歌括》指出:“大抵入手功夫,即以伊圣之方为据,有此病,必用此方.....论中桂枝证、麻黄证、荣胡证、承气证等以方名证,明明提出大眼目。”

因此,辨方证是六经辨证、八纲辨证的继续,是更具体、更进一步的辨证,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就在于辨方证是否正确。

方证相应是临床治病取效的前提,故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把辨方证称之为最高级辨证,把辨方证称之为辨证的尖端,并指出家传秘方亦属辨方证,谓:

“众所周知,农村常有以家藏秘方专治某病者,虽于辨证论治毫无所知,但于其秘方的应用,确心中有数(掌握适应证),因而往往有验。

不过读者于此必须注意,凡是有验方剂,无论用者知与不知,若分析其主治(即方证),则均属六经八纲的细目,这是可以断言的。”

辨方证的科学性、学术价值,不但为遵用方证理论者所证实,而且也为不遵用其理论者所反证。

马教授言至此,欲言又止,看到了台下的日本友人,还是没继续说下去。

如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小柴胡汤副作用死亡事件”,震惊日本,耐人寻味。

()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