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163 激动地泪流满面(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核销各地军费、军需、军火开支,主管全国度量衡制及熔炼铸钱,采办铜、铅、硝磺等事。

虽然这些事情和他所擅长的杂学,还是有一定关系。如果崇祯皇帝说,要封他为虞衡清吏司主事,正六品的,他还不至于傻成这样,可一下就是正五品的虞衡清吏司主官,那是真傻眼的。

而崇祯皇帝说完之后,发现宋应星是傻在了那里,对此,他知道是怎么回事。

如果是正常情况下的话,像这样的提拔封官,绝对是不大可能的。

因为皇帝要是这样随心所欲封官,那那些进士出身的怎么办?甚至还有进士出身的,都还在熬,等着有官位实缺的呢!

可如今又不是正常情况,再过两年,那都是要亡人亡国的话,崇祯皇帝也就根本顾不了那么多了。

那些进士要是有意见的,就有意见好了。

事实上,这事儿他也不是没干过,之前信任有加的陈新甲,都当上了正二品的兵部尚书,那也是举人而已!

此时,他看宋应星傻眼的样子,便稍微提高了一些声音,再问道:“宋卿,你可能办好朕托付给卿的差事?”

宋应星听到这话,顿时就回过神来,可随即,面对崇祯皇帝的问话,他又有点犹豫了。

一般来说,其他人要是听到这话,肯定二话不说,直接就答应了。

做官么,怎么做不是做!

可对宋应星来说,他却不是这么想的,而是觉得,恩赐越多,责任越大,他怕做不好,让崇祯皇帝失望的话,就有负圣恩了!

他有这样的想法,或许和他喜欢杂学,和那些正常官员比的话,类似是理科生,技术型官员的属性有关了。

崇祯皇帝看他的样子,不由得眉头一皱,当即问道:“怎么,你不愿意?”

宋应星一听,连忙据实回奏道:“草民只是粗通杂学,多是进京赶考途中记录所见所闻。对于杂学一道,多是不知其所以然。也是如此,草民当初写这《天工开物》,原意是想寻找志同道合之辈,共同探究其理。”

说到这里,他诚恳地又奏道:“得蒙陛下赏识,草民就怕做不好,实在……实在是杂学太……”

宋应星越是了解各行各业的技术,就越是觉得,这里面的学问高着。可是,这里面的学问,又没有先贤书可以参考,让他感觉想要摸清里面的道理,能够知其所以然,实在是太艰难了。

他这个话的意思,虽然没有说完整,崇祯皇帝却是明白了。

因为崇祯皇帝通过刘伟超接触科学,就有和宋应星相同的感受,这里面的学问实在是太大了,真得不容易去搞懂!

更不用说,他这边是刘伟超直接给他说原理什么的,而宋应星那边,他是不知道答案的,需要自己去探索,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此时,崇祯皇帝见宋应星的这个态度,反而是欢喜。

实事求是,不浮夸,这就是刘伟超所说,做技术的人才!

于是,他便微微一笑,打断宋应星说话道:“朕这里有远比《天工开物》更精深的杂学学问,名曰科学。朕以为,卿学之更易明其理,而后造福大明。让你当这个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许你有密奏之权,有什么问题都可以直接奏于朕知。替朕招揽这方面的人才,共同把大明的科学发扬光大。并在将来合适的时候,加入科举中。你可愿意?”

宋应星听得顿时张大了嘴巴,惊讶地无以加复!

之前他放弃科举,专心自己喜欢的杂学时,当然有寻过这方面的资料。可最多是一个沈梦溪的《梦溪笔谈》,从来没听说过,还有一个叫“科学”的。

而且皇帝都说,那是非常精深的杂学学问,明其理,是能造福大明的。

出乎他的意料之余,宋应星立刻有了浓厚的兴趣。

并且,崇祯皇帝还给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