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框中。
他打算等自己的实力达到了某些层次,才去真正攻略。
日复一日。
高考,终于到了。
考场中,整个班级非常严肃。
监考老师们巡视着在座的考生,随着铃声响起,开始分发试卷。
叶羽接过语文试卷,随手把多余的向后传。
他看到题目,《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理科卷b类》。
吻合,和未来记忆里的完全相符。
填好姓名,准考证号码,放下笔等待考试铃声的正式响起。
“叮铃铃…”
监考老师宣布,考试正式开始。
叶羽开始阅读试卷。
“语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2卷两部分,第i卷16页,第2卷712页。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题,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答案选b,莅临乖戾官吏呕心沥血不寒而栗,都是li,四声。”
“第二题,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答案选a,部署备受青睐恰如其分可望而不可即,都没毛病。”
“第三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答案选。”
“报载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亲临)bj大学,为推动中山先生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规划),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不仅是)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而且是)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哈哈哈,这些题都做过n遍了,洒洒水啦。”
……
“阅读理解,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答案选a,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能够受阳光的一定的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存温效应。”
“文言文《旧唐书斐矩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答案选,恐为身礼品,每遇人尽礼遇优待”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翻译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文言文非常简单……”
……
“诗词赏析,《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王维的禅意非常厉害,不就是说在山中参禅,闹中取静吗?”
“答这首诗构思精妙,写景技巧高超。
前四句写赴寺道中的山景。
他在云雾弥漫的高山中行走了数里,还不知道香积寺在哪里。
只见古木夹道,寂无人迹,忽闻钟声自林霭传来,却仍不知寺在何处。
这生动地表现出山的深幽。
“何处”既与“无人”对偶,又遥应开篇的“不知”,将一种幽远深奥、缥渺莫测、令人迷惘讶异的意境氛围渲染得越来越浓。”
“无敌了!”
“作文题,《智子疑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