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249章 鄂罗斯搞事情(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九月底,绥远府内正在举行一场盛大的仪式。绥远铁路全线贯通,知府方以智为了纪念这一特殊的事件,举行了隆重的庆典活动。

“知府大人,铁路修通以后,我绥远必将越发繁盛。”几个商界领袖围着方以智,进行商业互吹。

“这是自然,此路一通,国朝掌控北地百年无忧。”

“大人,听说你将要到长安就任巡抚,这我等以后可无人照应啊。”

“诸位莫要担忧,国公爷对绥远非常看重,这次接任吾知府之职的是军政委员王俊涛,你们大可安心经商。”

方以智的职位发生了变化,升职为陕西巡抚。这事李振新和张同敞早就决定了,可之前一直没有时机,绥远府必须要有重臣做镇。这里不但是掌控草原的中枢,也是兴平军重要的军粮基地,能力一般的人真胜任不了,也让人不放心。

铁路修通后,情况就好了很多,没必要再让方以智这种重臣坐镇。

庆典结束后不久,王俊涛就到了朔方城。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后生,方以智百感交集,他还真有点不放心,将这里交给王俊涛。

“生源、绥远就交给你了,此地对我大明至关重要,你可千万不能懈怠!”

“府台大人放心,学生来绥远之前,国公和总督都有交代,学生深知肩上之则,一定不会让诸位大人失望。”

“那就好!其它的事都有条呈,吾就不多费口舌。只是有一事,还得多说几句。明年绥远大多数商家和农户的免税期就到了,你一定要将税务的事理清楚。据吾的判断此地一年商税过百万,农税过十万石是不成问题的。到时候吾可要问你要这些税的!”

“啊?怎么会有这么多?”

“这还是算少了,这几年绥远除了向军政府,每年供应五六十万石粮食以外,再无进项!但明年以后,这里就不但要供粮还要供钱!”

“府台大人,这五六十万石粮食的钱从哪里出啊?”

“这好办,此地现下一年产粮过百万石,当地民众所耗不过三十万石,剩下的你平价收上来,再卖给草原上的部落,赚下的钱就能填这个窟窿了!吾这几年就是这么做的,当然钱可能有点不够,剩下的开支你用收鞑子商人的商税来补。”

“府台,这也太苛责了,绥远这边还得留钱养人哪。”

王俊涛一听方以智的要求,整个人都不好了。一年缴税百万不算,还得给上边缴五六十万石粮食,这羊毛薅的太过分!

“那里有苛责?吾告诉你,将这些钱粮都缴上去,绥远府留下的钱,也比一般的府多。铁路一年挣的钱,就够你吃喝了!国公爷这几年给绥远花的钱不在少数,现在到了往回收钱的时候。”

方以智这人,算账的方式有问题。将修路、筑城、移民、建厂的投资都算到了花费中。从这个角度来说,绥远建设确实花了大价钱,所有开支有两三百万两。但账不是这么算的,这些投资除了修路以外,其实都差不多收了回来。

不说别的,光草原这条商路开通以后,带来的贸易进项一年就有五百万两以上,再加上每年几十万石的粮食,贡献已经很大。可在方以智看来,政府往外花钱,就是损失!

乘着轨道马车,方以智依依不舍的踏上了南下之路。看着车床里飘过的风景,他尽力的想多看一眼。这次离开绥远,不知道再有没有机会到草原上来。当绥远知府三年,老方心中充满了满足感。这个富裕的府州,是他一手建成的。有多少名人俊杰,有这个荣幸干成这样足以彪炳史册的大事?

“蜜之,你终于回来了?咱们陕西可等着你这个巡抚大人,尽快任职哪。”方以智到了长安城,李振新带着一众文武出迎,这是对重臣应有的礼遇。

“国公、取笑了!短短几年时间,我大明江山终于有了复兴之相,此乃我等之幸,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