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五十四章 大战背景(1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大战在即,这里有必要稍微仔细地交代一下大离国内战的前因后果及过程。

晁荣本贵为太子,侍奉在元皇之侧。世人都道皇帝乃是天下最尊崇的人,太子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自然也是风光无限。但这其中的苦楚,只有做过太子的人方才知道。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元皇虽然年轻时雄才大略,但晚年却是变得喜怒无常,天威难测。晁荣每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差池。他日常行为举止只要稍有不妥之处,周围随从、幕僚等便如大祸临头,跪下规劝不止。不仅如此,太子作为国之储君,身边一直跟随有史官,会牢牢记录下他的一举一动。时任太子太傅的陆炳坤也时时刻刻跟在他身边,寸步不离,尊尊教诲,规范着他的言行举止。

好不容易遇到了百越之地诸部族作乱,那时候元皇几乎已经不理朝政,晁荣终于找到了借口离开长安,领兵出征。他一路上本来还在暗自庆幸终于有了喘息之机,很快就等到了元皇驾崩之信息。

都道无情最是帝王心,晁荣这家伙便是最好的证明。得知了父皇死讯,他不但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伤心,而且马上就美滋滋的跟亲信等商议,准备回长安登基的事宜。不料晁荣一伙人登基成皇的美梦刚刚做了一半,紧接着就收到了王玄几等人在长安拥立赵王晁邕登基为帝的消息。受了这么长时间的苦,眼看就要熬出头,突然被人来了个当头一棒,这个中滋味如何,只有他晁荣自己知道。

他受此重大打击,本来就要一蹶不振,命令大军就地安营扎寨,自己终日饮酒作乐。这时,从长安来的圣旨到了,是新皇晁邕下的。圣旨上封前太子晁荣为“安王”,并且召他到长安朝见新皇。“安王”这个封号对身为太子的晁荣来说无疑带有强烈侮辱和警告意味,其意思再明白不过,就是让他以后就永远待在长安,做个被豢养的太平安乐王爷。可想而知,晁荣从小就被立为太子,自始至终受到的教导都是如何去做一个合格的储君,合格的皇帝,如今却被封为“安王”,他焉能甘心忍受如此冒犯。

然而瞌睡之时,刚好有人送上了枕头。早就有不臣之心的吴王晁丰这时看到了契机,他派出使者来到晁荣的面前。前文说了,晁丰是离元皇晁裕隆的亲弟弟,在打天下之时也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元皇对他也防备甚多,将他封到了偏远的吴地。

元皇乃是一统天下的开国之君,他早年表现出的文韬武略足以震慑那些不老实的臣子们。本来,此事就到此为止了,可是元皇后来自己出了问题,不知怎么竟性情大变,不理朝政近十年,给了晁丰充足的机会来丰富自己的羽翼。经过十年的布局,他的耳目数量众多,他的党羽遍布天下。晁丰安插在长安的细作会定时给他发来密报,前面长安城里那些人的那一通操作自然逃不过他的眼睛。

晁荣与吴王使者密谈之后,也不去打百越之地了,直接就下令大军拔营启程,不过不是去百越之地平叛,而是去了吴国的地界。随后吴王就发表檄文,檄文上说太子种种贤德,并无过错,先帝驾崩前也没有下旨将他废黜,所以理所应当继承皇位成为大离新皇,在长安登基的赵王晁邕被指为篡位者。檄文上还说要奉先帝遗命,另立太子晁荣为帝,起兵讨伐诛杀篡位者。经过晁丰多年经营,南方诸王早已隐隐以他为首,自然纷纷响应。各诸侯王国于三个月之后完成动员,带领各自的军队与晁丰、晁荣之军队在扬州会师。他们先拥立晁荣在扬州登基为帝,打出“诛国贼,还正统”的旗号,然后于云梦泽畔誓师之后,大军挥师北伐。晁荣拜吴国大将马伯韬为上将军,统领三军。七王共派出合计八十五万大军,号称百万(前文中将南方七王联军称为南军或南方军,为了表达方便,以后统一称南军,晁邕一伙人的军队为北军)。

南军多为南方人,长于器械、弓弩、水军,又有以陆炳坤为首的南方世家财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