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章

第251章 脑体倒挂(2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仪器、仪表、原辅材料由我们来,但研究的科研成果归咱们学院所有……”

“这好象不是院里在帮你,而是我在帮院里。”罗院长笑了。

“嗯,不过,我们有个条件,”秦东站起身亲自给梅毓秀的茶杯里倒满开水,“我们嵘啤二分厂要享有这些成果的优先、无偿的使用权。”

今年九月,伟人在会见外宾时就会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全省乃至全国最懂啤酒的人就在学院里,他没有理由不用,也没有理由不采用科技提高厂里的生产力。

况且,二分厂初创,还没有自己的实验室,正好把学院的实验室为我所用。

“梅院长,您的意见呢?”罗院长谦虚地问道。

“我看可以,”梅毓秀很是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我们学院的成果也应该到工厂去接受检验。”

“可是秦湾和沈南毕竟相隔太远。”顾国贤提出了自己顾虑。

“这我都想好了,我们的教授和老师到我们二分厂工作,来回的火车票我们都给报销,吃住行一条龙。”秦东爽快地笑道,“另外,按照天数给予补贴,教授一天二十块钱,副教授一天十五块钱,讲师一天十块钱,怎么样?”

说起钱,他说得理直气壮。

罗院长的笑容却收敛了,“小秦,我明白了,你这不是要求院里帮助你,是你在帮助院里。”

梅毓秀也点点头,似乎心有戚戚焉。

“你是想让你的老师们多赚一点钱,改善生活?”顾国贤问道,“现在我们的老师过得很辛苦,都不如摆地摊,卖茶叶蛋的小商小贩。”

他说的是事实,这种事实有个名称叫作“脑体倒挂”。

改革开放初期,个体户、万元户层出不穷,而知识分子除了每月领取微薄的工资,没有任何能够创造财富的机会。

就在巨大的收入差距的时候,“教授卖烧饼”,“医生摆地摊”,“专家蹬三轮”屡见不鲜,这些都是在“脑体倒挂”期间发生的怪现象。

曾有人算过一笔账1988年,一个茶叶蛋的成本为015元,市场售价为040元,一天只要卖出100个茶叶蛋,每月至少有750元收入;而从事导弹原子弹研究的科学家,月薪最多不过400元,而普通的脑力劳动者月均收入只有172元。

北京地区招收89级研究生,计划招收8600名,但报名人数不足6000名。

就是梅毓秀这样的老教授,也真的可以说是两袖清风,一尘不染。

“好,第一趟,我亲自去。”梅毓秀的声音很有力,“我们的老师也都要去,机械方面的、酿造方面的、管理销售方面的……都去!”

“小秦,”罗院长很是感慨,出于清高的面子,他不好直接表示感谢,但是他感谢的方式很委婉,“你需要老师们都做什么?”

“一是轻工业部在全国推行的12项科研成果,我想都能在我们二分厂得到应用……”

这十二项成果是目前国内啤酒行业的顶尖技术,如果全部采用,二分厂的啤酒品质会坐上火箭般提升。

“还有,高发酵度酵母和酵母菌种的工艺和使用问题,电子计算机控制整个酿造工艺的问题……”

“哦,你是想用一种全新的工艺,酿造一种新型的啤酒?”梅毓秀一下看出了问题的关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