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九十四章 惨败(3 / 7)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明”字,而且他们在平定羌族叛乱中的出色表现,使他们在当时声名远扬,故被誉为“凉州三明”。与这三位已故将领相似,董卓同样出身西北,家境贫寒。尽管如此,他心中怀揣着一个宏大的志向——像“凉州三明”一样,通过自己的军事才能出将入相,最终进入朝堂,获得天子的青睐,并在朝廷中占有一席之地。董卓甚至已在心中构想了自己平定黄巾之乱后,受到天子嘉奖的场景,似乎已经看到了自己的辉煌未来。

董卓的神情中,自负与傲慢毫不掩饰,张鼎不敢露出丝毫异色,只是微微点头,面露谦恭,心中却在推算如何利用董卓的自大,打破他的平衡。

烛光摇曳,夜幕低垂,大帐内一片庄重而严肃。董卓端坐于主位,身着北中郎将的战甲,眼中却透露着一股不甘平凡的锐气。尽管他尚未拥有征服天下的野心,但那颗渴望军事功勋、晋升高位的心,却始终未曾熄灭。帐内的酒香未能掩盖空气中的紧张气氛,士卒将领们一个个心思沉重,手中的盏盏美酒也似乎沉重了几分。

董卓望着桌前的几位部将,语气中有着几分轻松,却也带着不容忽视的决心:“黄巾之乱,虽有声势,终归一败再败若此事得成,军功在望,晋升之路也将随之而来。诸位莫要懈怠,必须全力以赴,助我一臂之力。”

李傕端坐一旁,微微低头,心中却已暗自点头。此刻,他眼中映出的是董卓的野心与志向,虽没有争霸天下的豪情,但对于平定黄巾、屡立军功的渴望,却是一点也不含糊。李傕不急于表态,只是恭敬地应道:“董中郎此战必可成功。黄巾之乱不过是一场急风暴雨,稍待片刻,便会归于平静。”

郭汜随即附和,话语中隐含着些许赞美之意:“是啊,黄巾之贼群龙无首,敌军虽多,却难成气候。董中郎一出,必能所向披靡,所谋必成。”

董卓淡淡一笑,神情依旧威武,目光却始终不离帐内的地图,嘴角微扬:“黄巾的乱起,是因为贼寇无度,扰乱了百姓之安宁。若不早日除去,必成祸患。我只求一个平定,求一个安宁,方可立下大功,回报朝廷对我之信任。”

继续阅读

张鼎轻轻扶起酒盏,目光沉静,缓缓开口:“董中郎所言极是,黄巾之贼若不尽早消灭,恐怕民心更加动荡。然则,若要平定此乱,恐还需更加精细的调度。粮草之事,远非儿戏,若稍有不慎,后方之乱,亦可能危及前线。”

此言一出,董卓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虽未言语,便是轻轻点了点头。张鼎之言,直指黄巾之乱中的后勤保障问题,这也是战场上极为关键的因素。董卓的眉头轻轻皱起,心中却已开始盘算如何稳固后方,确保战事不至于因资源匮乏而失利。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周围的将领,淡淡说道:“粮草问题,朕自有分寸。你们只需安心作战,余者交给我来安排。”语气中透出的是一种从容不迫,仿佛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李傕和郭汜闻言,立即放下心来,各自应道:“董中郎英明,定能平定黄巾,确保大计。”

董卓点了点头,稍稍放下酒盏,眼中闪过一抹冷峻:“是时候了,黄巾之乱,非除不可。既然是为朝廷立功,便要以最快的速度,一举将其扫除。”

张鼎轻叹一声,话语轻柔却又不容忽视:“战事紧急,诸位将士需心无旁骛,后方之事若能周全,前方之胜算便能大增。”

董卓微微一笑,气氛顿时略微缓和:“张校尉言之有理,且放宽心,定会后勤保障周全,战事无忧。”他抬头望向远方的星空,目光透过营帐,似乎看到了未来的光辉。

董卓端着耳杯,正欲一饮而尽,却猛然愣住了。

耳杯里清澈的醇酒,悄然泛起一丝震动的涟漪。

大帐之外,还是将士们的狂欢。

突然,一阵震耳欲聋的马蹄声,撕裂了这片安宁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