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七十七章 回京(2 / 4)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在商行生意上也很勤勉,彩铃儿对他很是信任。

军校实践课程已经快要结束了,通过近两年的精心培养,这三百多名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的很快,已经可以派上用场了。更主要的是,通过不断的教育灌输,王强所倡导的“强国富民”的理念已深深的植入众人心里,为王强下一步使用他们打下了思想基础。

王强一边努力发展自己的势力,一边关注着国内局势的变化。在这一年里,明廷趁东北稳定,从东北和南方调集了大批的官军赴西北同李自成的农民军作战,双方在河南、陕西、山西拉锯厮杀,损失都很惨重。李自成为保存实力,挥师南下,进入湖北,湖南,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军事实力也大大增强,同时他还坚定不移的推行“均田免粮”的政治方针,严肃军纪,所到之处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拥护。而官军虽然收复了山西、陕西的一些地区,但也损失了大量的精锐部队,再也无力同起义军周旋作战了,而且官军军纪废弛,经常以搜剿残匪为名,到处烧杀抢掠,祸害老百姓,老百姓恨之入骨,纷纷起而反抗,拒绝缴纳田赋,逃避兵役,有的还啸聚山林,袭扰明军。

张献忠复反后,利用官军倾力围剿李自成的时机,进占湖北、安徽大部分地区,队伍迅速壮大,然后进军四川,准备以四川为基地,巩固基础,平定全国。

满清同明廷议和以后,一方面抓紧练兵聚饷,为进军中原做准备,另一方面派兵进逼朝鲜,逼迫朝鲜臣服纳贡,安定了自家的后院。

最难过的就是明廷。农民军的势力已经遍及大半个中国,明廷兵员减少,税基缩减,为了维持政府的运转和军队的开销,不得不一再加重南方各省的田赋,但是“饷加而田日荒,征急而民日少”,越来越多的农民被高额的税赋逼迫得放弃田土,加入到流民的行列中,全国到处田地荒芜,民不聊生,流民四起,盗匪横行。明朝的各级官员也看出局势发展的苗头,纷纷开始给自己找后路,有的越发明目张胆的搜刮民财,准备隐匿起来做富家翁去;有的拥兵自重,作为自己的本钱,准备同各方势力讨价还价;有的开始同起义军秘密的接触,暗中投靠,朝廷已经基本失去了对整体局势的把控能力。大明天朝摇摇欲坠,天下大乱之势已初露端倪。

王强觉得自己大规模扩张势力的时机已经到了,但还有一些问题让他大伤脑筋,首先是自己应该以什么身份去建立组织,发展势力,统辖部众?如今明廷尚在,自己在名义上还是明朝的官员,如果以此名义复出,恐怕会受到崇祯的钳制,弄不好还会给他人做嫁衣裳,再说自己手下众人多是不愿为明廷做事的人;如果直接打出自己的旗号,自立为王,那无异于谋反,自己羽翼还未丰满,风险甚大,自己是个太监身份,众人不一定会忠心追随,这么做也太过操切。

自己以前统领众人,是靠着官员的身份,借着朝廷的威势,如今要自成体系,大规模的扩张势力,肯定要有更多的人员参与其中,如何让众人忠心追随自己,也是一个问题。现有的几人中,李刚、尚大勇、田精明、小山子都是原先自己的部属,自己于他们有救命或者提携之恩,相互信任,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冷锋、顾炎武只是因为自己抗清的名声才来相助自己,是否能甘心追随自己却也难定。那些军校学员更是各有各的打算,自己凭什么让大家给自己卖命,效忠自己呢。以塔山军校校长的身份也不妥,对众人没有约束力,号召力也不够。

自己以什么名义招募人马也是个问题,对朝廷可以说是编练民团,那是为了应付崇祯皇帝和朝臣们,对其他人和老百姓却不能也用这个名义,如今明廷民心尽失,大家不会愿意为明廷卖命去对抗起义军。以抗清的名义聚众,时下也号召力不足,现在明廷和清廷已经议和,清军也没有入侵,谈何抗清呢。而且南方各省没有直接被满清侵扰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