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二章 代表月亮怼死你们(2 / 3)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说法是没问题的,可鬼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达到“富足安康”的标准啊?!还不是拖一拖就拖没影了!

“臣附议!天下既定,万民为先!陛下圣明,怀柔济民,昔文景黄老甲子之功,复有武帝北逐匈奴之力,窃以为,如今天下未足,民生未复,不当舍本逐末,望陛下三思!”果然,黄子澄也按捺不住,跳出来反对。

紧接着,又有四五个朝臣出言支持这一观点。

徐钦默默地听了他们的反对意见,心里非常平静,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早在前天晚上同徐辉祖商议的时候,徐钦就预料到了文臣对这个方案的反对。其实比起他预计的情况来说,这种情况已经是非常好的了,这大概是得益于他的特殊身份,以及执掌锦衣卫之后,却处处表现出谦恭礼让的态度有关。

就算是少了预想中,部分勋贵可能给予的支持,这等场面也还在徐钦能应付的范围之内。

其实倒不是徐钦的预料出了差错,而是徐辉祖在反复思量之后,还是将此事向一些较为亲近的武勋露了风声,并且暗示过他们,先由徐大少去冲锋一波,投石问路之后再说。

这些文臣所说,也正好说到了朱元璋的心坎上。

朱元璋虽是底层出身,然而却算得上是个天生就该做皇帝的天才。细节处的失误不谈,在大方向的把握上,可谓极其精准。加之随着年纪的增大,雄武之心也确实渐渐被仁德治国的思想所取代,仅剩的凶悍都用在了为继承者铺路方面。

因此他现在在帝国治理方针上,最核心的政策确实是休养生息,否则不会如此干脆地下定把朱允炆定为储君的决心。

不过毕竟是打了几十年仗的马上皇帝,朱元璋还是很清楚,拥有一支强大的,绝对领先的军队对国家而言意味着什么。所以他对徐钦计划中,先试探性地编练一支模范军的方案还是比较支持的。

“众卿所言有理,人镜魏征曾向唐太宗谏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朕代天而牧万民,自当以万民为先!”朱元璋在说这话的同时,也不管其他人,只是直勾勾地盯着徐钦,眼神中的含义也非常明显跟这些酸儒耍嘴皮子的事就交给你了!

徐钦也在朱元璋身边伺候了不短的日子了,加之他本就滑头,虽不说能洞察他一切所思,这么明显的暗示还是看得懂的。

“诸位所言有理!然则却稍显偏颇。有道是‘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现天下虽定,然蒙元贼心不死,时常掠边袭扰,西有西域诸藩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东有倭寇之害时时滋扰,南有诸蛮枉顾天恩。岂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解左都方才所言也提及,将士用命!于边疆抛头颅洒热血,以热血忠魂护我兆亿子民,然而边关将士就不是我朝子民了么?!他们亦是我大明铮铮男儿,亦有妻儿父母!诸位,包括我,在这繁华安宁的应天城锦衣玉食的同时,数十万儿郎却在北疆漫天风雪之中苦守戍边,我等在秦淮莫愁推杯换盏之时,不知有几多将士血染征袍马革裹尸!仅去年燕王大捷,诸位看到的是斩首鞑虏几何,俘获几何,然而在我等武人看来,却是数千儿郎埋骨他乡!乡梓新冢无数,妻儿嚎哭震天!臣只恨无先祖之英姿,欲以身替而不得!故苦思竭力,望以利器强军之道稍减其苦,下官不才,也知如今天下百姓待哺,故而恳请陛下,怜我边关将士,若此法可行,当早日稍作试行,切不可因他故而拖延,须知一日之功,便是千百儿郎之性命!若是朝廷用度紧张,臣等愿归还恩赐田产,以资军用,相信诸位臣工一片拳拳之心、昭昭之志,也当会慷慨解囊,积小流而成江海,编练一支小规模的新军,当不至于影响天下百姓之生计!望陛下明鉴!”

徐钦说完,满朝皆惊!

当然了,在场的都是摸爬滚打多时的老油条,自然不会因为他几句慷慨激昂的排比句就感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