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章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七章 论莽热被俘(1 / 2)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内容报错

松赞干布和李世民时期,唐蕃两国处于完全陌生的状态,吐蕃不知唐之大,唐不知吐蕃之远。

这段时间两国基本是瞎子摸象,难窥对手全貌,因此并没有发生太多交集。其中,最为大家熟知的便是“松州之战”和“文成入嫁”。而这二者之间是一种互为因果的联系,不能割裂开来解读。

唐贞观十一年(637年)秋,松赞干布率军进攻吐谷浑,刚被李靖、侯君集、李道宗(贞观十年)打残了的吐谷浑不是吐蕃的对手,逃奔唐境寻求庇护。

这是吐蕃第一次对唐朝盟友下手,理由是“吐谷浑搅黄了,吐蕃求娶唐朝公主的好事。”

没办成事儿的吐蕃使臣,回拉萨是这么汇报的

其实,唐蕃两国在此之前便有使节来往。贞观八年(634年),吐蕃首次遣使长安,李世民派冯德遐代表唐朝回访。但显然吐蕃并没有给冯德遐留下多好的印象,他回国后对吐蕃观感是这样的。

这是太宗拒绝吐蕃求婚的根本原因,他不觉得吐蕃是一个需要用联姻方式拉拢的政权。

而恰好在此期间,太宗又答应了吐谷浑王室的求婚请求,这一举动刺激松赞干布,让他觉得需要在老丈人面前比划一下,表明自己有实力获得“尚公主”的地位。

吐蕃对吐谷浑的进攻早于松州之战,从中原地区“天子——属国”的观念上说,实际上已经挑战了唐朝的威严。

也意味着,吐蕃的崛起开始触动唐朝的核心利益,两国之间将会在争霸之路上迎头相撞。

但很奇怪,吐蕃的第一次试探,并没有引起唐太宗的足够重视,这不免让松赞干布有点兴致阑珊。因为对他来说,在这个阶段获得唐朝的认可,显然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唐朝认可的标志性事件便是迎娶唐朝公主。

很多人谈及公主和亲时,都会心情复杂,但其实至少在唐朝前期,是否允许和亲是唐朝皇帝运用非常熟练的一种政治手段。

和亲除了代表对某个政权的认可,和亲人选的选择,还意味着在错综复杂复杂的政局中,对某些势力的认可(比如说吐谷浑王慕容诺曷钵)。

正因于此,当玄宗拒绝了突厥可汗求婚的请求,他会气急败坏的说道“吐蕃狗种也,悉、契丹,本突厥奴也,皆得尚(公)主。突厥前后求婚独不许,何也?且吾亦知入蕃公主皆非天子女,今岂问真伪。但屡请不获,愧见诸蕃耳。”

为此,松赞决定再刺激一下唐朝。于是,两国之间第一次正面的交锋,“松州之战”爆发。

贞观十二年(638年),松赞干布寇关松州(今松潘)城下,放出豪言“公主不至,我且深入”。

虽然《唐书》、《通鉴》均记述吐蕃携二十万人扣关松州,但这个数量极有可能是被极度夸大了的。

我们看一下地图,吐谷浑王城伏俟城位于青海湖以西,而松潘在今四川黄龙附近,二者直线距离也有六百多公里,其间横跨的甘南地区,太宗时期还在唐朝手里。

很难想象,松赞干布在结束吐谷浑之战后,以几个月时间,带着二十万人奔袭数千里,来到松州城下。

如果回到拉萨后再出兵四川,不但距离更远,时间上也来不及。以唐蕃两国使节往返两地,耗时10个月的时间来估算,二十万大军无论如何不可能赶到。

另外,以目前国内学者对吐蕃人口的估算,卫藏地区最乐观的人口数量也只有二百万上下,动辄以二十万人出征,即便是牧区全民皆兵的状态也很难支撑,更何况吐蕃本土并不全是牧区,还有大量的农耕区。

最后,松赞干布在松州的示威,并没有让唐朝屈服。恰恰相反,李世民给出了强硬的回应。

唐军先锋牛进达,夜袭吐蕃军营斩首千余,吐蕃军队便徐徐退去,这也不符合,兴兵二十万人的战损逻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