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小说

阅读记录  |   用户书架
上一页
目录 | 设置
下一页

不看会后悔!!!╭ ╯^╰ ╮(3 / 5)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问题反馈 |

实有时候,连作者自己可能都无法完解读出自己作品里的蕴意;

第二,作品真正从一个形式上的文本转化成文学作品,必然要通过读者的解读,没有阅读这个文学消费过程,那么文本就算不上一个完整的作品。

而阅读的过程,读者自然不可避免的会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结合自己的价值观去解读作品,这样就有了“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

说这个的目的在何?

第(一),我不想让自己的故事成为死气沉沉的文本,我想它变成有读者解读的作品,这样它才有价值,所以我很喜欢看书评跟大家互动;

第(二),好评也好,差评也罢,其实都是读者阅读后的态度,这个解读过程受到每个人不同的人生经历、阅读态度、阅读经验、阅读期待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所以除了看都不看就开骂的傻狍子,认真读完之后,给出的不管是正负面评价,我都尊重并认真思考。

我很喜欢台大教授欧丽娟。

(我女神!超级喜欢!不看书也可以,但是一定要去看她讲的《红楼梦》!b站和台大官网都有公开课视频,看了绝对不亏!)

在《红楼梦》解读课程的导论那一部分,她曾提到过一句话

“什么样的人就会读出什么样的红楼梦。”

我想这句话放在这里也可以用。

这句话不是苏东坡和佛印那个“心中有佛所见皆佛,心中有猪所见e”的梗。

而是说,你怀着什么样的态度或者期待来看这本书,那么你看到的就是什么,带走的、收获的也就是什么。

比如《金瓶梅》,从到解禁。

你把它当小h文看,奔着露骨描写而来,那它在你心中的最高价值也就在那些描写;

你把它当作一本文化宝典来看,它的价值就不亚于红楼,所以贾三强教授的《金瓶梅》解读课才会那么受欢迎。

再比如《红楼梦》。

你觉得它是小儿女故事,那就只能看到大观园里的男欢女爱,家族琐事;

你觉得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书,那么你就会发现,处处是惊喜。哪怕是开篇里一僧一道出现后,是道人而不是僧人去渡化甄士隐这样的小细节,都蕴含着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

更不用提说其他更多更明显的东西。

所以,怀着什么样的态度或者预设来看书,那么就会t什么样的东西,达成什么样的理解。

当然,先入为主其实并不算对错,但也不算对。

关于期待,在文学理论中也有个概念,叫做期待视野。

也就是说因为类型成规的存在,读者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期待视野。

比如看小说就是主要看故事,看散文就是主要看情感与文辞;

看玄幻就是想看神魔人诸界与修仙,看校园就是想看学生时代的纯真而不是后宅宅斗。

当然,不符合成规不一定必死无疑。

因为所谓创新,就是打破成规,甚至刷新期待视野,让人眼前一亮。

但网文时代,逆天而行必然死路一条。

当然,这跟大部分作者不按套路出牌但是又达不到创新有关,也跟读者缺少耐性有关系。

这不是批判,而是很实在的一句话

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为什么要陪着你这个作者作死?

而且网文本就是娱乐为主,开心看,不开心删除,凭什么浪费时间吃自己不喜欢吃,或者有可能不喜欢吃的菜?

是吧,读者都会这么想,我自然也理解这么想的读者。

所以说了这么多,就引入到了我要说的下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很多读者应该是被“锦鲤”两个字吸引来的,但是上一篇必看指南开篇应该就提醒大家避雷了。

这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A- 18 A+
默认 贵族金 护眼绿 羊皮纸 可爱粉 夜间